资讯动态
最近更新
中华工商时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产教融合为职教教师和产业人才培养增能提质
发布时间:2024-1-19   来源: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浏览次数:2887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高校扎实开展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中华工商时报特开辟“民企高校携手推进产教融合走深走实”专栏,展示优秀成果。

说起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吉林工师”),就不能不说其悠久的办学历史。吉林工师创建于1959年,前身为吉林省劳动厅技工学校,1979年升格为吉林技工师范学院,开启了本科教育的征程。建校初衷是为了解决当时技工教育教师缺乏问题,由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创立的全国首批独立设置的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本科院校。

65年栉风沐雨,吉林工师累计向社会输送职教教师和应用型人才8万余人,培训职教教师1.5万余人,学校是全国首批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近年来,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新形势,新环境,吉林工师更加明确“职教教师+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办学定位,致力于提高师资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校企合作:紧盯产业,服务产业

吉通工程师学院成立大会现场签约

“今年学校还能给我们多少学生?去年6个,今年增加到10个行不?”“咱们定制班的学生不仅动手能力强,而且专业基础扎实。”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恳求校领导。

这些学生正是吉林工师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与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培养的“智能制造定制班”人才,自从到企业就业以来,好评不断。

吉林工师副校长张存贵表示,每年该学院都会收到多家企业强烈要求合作办学请求。一方面是因为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备优良的办学传统和社会声誉。

引用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吉宝的话说,“吉林工师培养的学生,质量过硬,上手快,技术好。”李吉宝是吉林工师的名誉校长,该公司与学校合作的“吉通工程师班”已连续招生5年,每年招生80人,培养出的学生全部在该企业留用。

据学校教务处处长孙艳红介绍,打造政行企校研共同体、协作体是学校多年来的办学传统和优势。目前,除“智能制造定制班”“吉通工程师班”外,吉林工师还与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开办“吉报班”,与北京中航联盟合作开办“中航定制班”,等等。

截至目前,吉林工师先后与34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建有智能制造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现代机器人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以及匠谷工匠教育研修院等7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

据记者了解,企业通过产教融合模式,或出师资出资金、或出技术出设备,深度参与学校各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到实践教学组织、校企协同技术攻关、学生就业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幅度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盯紧产业,联合企业,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不二法宝。张存贵认为,通过聚集政、行、企、校优势资源,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连接,极大地缩短了学生入职后的岗位适应期。

创新创业:强化支撑,搭建舞台

吉林工师与吉林广电举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签约仪式

作为全国首批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专业课教师的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也是目前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本科职业师范院校,吉林工师被誉为“职业教师教育的摇篮”。

提及近年来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张存贵说,学校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主线,创新职教教师培养模式,通过标准、课程、项目体系建设,打通中职教师培养、培训环节,实现培养培训一体、职前职后贯通。

2021年以来,吉林工师先后获评工业机器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基地,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校采用“学校+企业+职业院校”制度,积极对接企业需求,创新“双导师制”“三导师制”模式,注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到企业实践和创新创业。

记者第一次看到乔良时,不敢相信年仅31岁的他已经有了10年的创业史。据乔良的指导老师——吉林工师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秀波介绍,乔良大二时参加学校的创新创业协会,他脑子灵、点子多,敢想敢拼能吃苦,很快从团队中脱颖而出。全自动翻书机、全自动刷鞋机、自动升降窗帘,都是他带着团队在不足6平方米的工作室里一天一天琢磨、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2014年,在学校的鼓励下,乔良创立长春凯锐特刷鞋机有限公司,获得投资42万元。2018年,他成立吉林省茄子物联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公司团队23人,基本都是他的学弟学妹,公司包揽吉林建筑大学等长春近10所高校的自助刷鞋、洗衣项目,年营业额约300万元。

当被问及最初创业是否艰难时,乔良的眼睛里满是坚毅。“怎么不难?大一上学期我就开始寻找机会创业,但屡屡碰壁。到了大二,在老师的帮助下加入创新创业学会,开始系统学习创业知识,才慢慢找到方向。但创业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好在有老师和朋友的支持,才逐渐好起来。”

在吉林工师,像乔良这样由老师带着创业且取得成功的学生不止一个,而这正是近年来学校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基础、以学科竞赛为引领、以“工师杯”技能展示活动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结出的硕果。

社会服务:扎根吉林,建功吉林

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一角

“职业学校需要什么专业,我们就办什么专业。应用型大学必须要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张存贵在提到吉林工师专业调整时说道,学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初心始终不变。

近几年,吉林工师聚焦吉林省“一主六双”发展战略以及服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与发展特色,对原有的教学单位及专业进行大幅度的合并调整,通过升级改造陈旧专业,停招专科专业,将原有的13个教学分院整合为9个,将55个本科专业精化到40个。

张存贵表示,专业必须围绕产业建,该增的增,该停的停,该撤的撤。调整后的学科专业布局更加合理,办学优势特色更加凸显。学校专业调整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入选吉林省高校服务“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优秀案例,在省内外得以推广。

“作为全国第一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传承工匠精神,传播职教文化,是社会赋予学校的历史使命。”张存贵介绍道。2021年,学校依托全国第一本职业教育学术期刊《职业技术教育》,与吉林省中华职教社、长春市教育局共同建设起全国首家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开展职业教育博物馆文化资源和育人体系建设,学校有教育学及相关专业600多人次的学生驻馆研修,目前已累计接待来访、研学和实践的职业院校师生12万人左右。教育部与人民网决定在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建立“全国职业院校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基地,将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定位为“中国职业教育的百科全书”“展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的精神殿堂”。这项教学改革成果获得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提起学校的社会服务,不能不提的还有职教智库服务。近年来,学校围绕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和重大问题,高质量开展研究和咨询活动。完成《吉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吉林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等40多份国家、省重要教育政策文件的调研、起草工作,撰写的《吉林省高校分类管理与特色发展研究》《吉林省人口规模结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研究》等专题报告被省有关部门采纳,为吉林省教育强省建设提供了高价值决策咨询服务。

而今的吉林工师,正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建设一流工程师范大学的路上阔步前行。张存贵坚信,通过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建设,能有效撬动更多、更优质的民企资源,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毕业生高素质发展和高质量就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24年1月16日,记者宋寒业





上一篇:
下一篇:
人才中心
微信公众号
全联人才在线
微信公众号
全国工商联
人才服务云平台
Baidu
map